上海律师界大规模合并重组 4家律所合并构建大所服务模式 拆围墙建平台 补短板战蓝海
日期:2010-10-10
作者:钱朱建
阅读:6,296次
十月金秋,凉风送爽。陆家嘴上海银行大厦25楼,巨大的玻璃幕墙外一派欣欣向荣,鳞次毕节的高档写字楼尽收眼底。
楼外阳光和煦,楼内风云翻涌。经上海市司法局批准,近日,上海清华、东欣、华利、国联等律师事务所与北京王玉梅所吕琰团队正式合并设立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业务涉及税收、国际贸易、海事海商等各个专业领域,成为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这也是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背景下,今年上海律师界的首次大规模合并重组。今年9月28日,上海市融孚律师事务所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
50后的年龄、70后的思维、80后的干劲,在建一流名律所的共同理想感召下,平均年龄达53岁的6名高级合伙人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
倍感遗憾 上亿大单擦肩而过
曾有一位外地企业家为圆儿时梦想,斥资亿元在上海外滩附近开发一个商业项目时,想把相关法律事务都给一位自己熟识的上海律师朋友处理。然而,因为该项目涉及的法律事务太广,而这名律师所属律所只是中型规模,遗憾地没法 “吃下”。
现在,上海一些实力派律师经常碰到这样的遗憾——不少大型企业的负责人经常感叹:“你是很好的律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但你的律所规模不大,这个项目我还需要其他专业方面的服务,你的所干不了……”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常常疑惑,“上海的知名律师数不胜数,为何叫得响的知名律所的数量却比较少呢? ”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呈现出 “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面对境外大型法律服务机构的强大压力,如何增强中国律师在全球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律师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而对于地处中国金融心脏的上海律师界,这一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上海在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进程中,需要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在人力资源规模,服务标准质量保障体系和现代化硬件设施基础上,都具有高端水准。
而上海律师界目前律所的普遍规模和专业状态与市场需求尚有距离,与国际性律所竞争不具优势。很多律师的个人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律所规模不大,无法为大业务提供综合性服务。
融孚所各位高级合伙人均碰到过上述情况,大家深感一定要合作,联手做大,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形成综合优势竞争力,拓展法律服务市场。
困难造就压力,压力推动改革。
泰斗坐镇 求同存异解决分歧
但磨合没有那么简单。
这些律所各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和特色业务,各家都有自己的掌门人,向来一言九鼎。每家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合并后会不会出现利益冲突?
另外,各家律所的几位掌门人平均年龄超过了50岁,事业生活都已经无忧无虑,还需要再冒险吗?
就拿开会来说,每一项制度都要通过很多合伙人的同意,有时一个简单问题往往要讨论很久,但是这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大家在不断选择与放弃之间,逐渐建立起了新型而和谐的合作关系。
就这样,以前平时几乎不联系的6名高级合伙人在建一流名律所的共同理想感召下,组成平均年龄达53岁的新团队,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
这些掌门人丢掉了各自手里的权杖,吹响了拆掉围墙、打造业界新平台的改革号角。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消除分歧,几名合伙人绞尽脑汁。为设立公正决策制度,他们把法学界泰斗苏惠渔教授请出来担任融孚所主任。
年过七旬的苏教授是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中国法学会理事、上海市人大立法咨询员,是中国法学界泰斗人物,当年曾为“四人帮”辩护,是一位学识渊博、受人景仰、桃李遍天下的老教授。
满头华发的苏教授谦虚地对记者说:“我是来向他们学习的。 ”他本欲推辞邀请,但最终为融孚人的理想所打动。苏教授认为,这种合并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这种模式对上海律师业的发展非常有利,而律师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助于推进上海法治化进程。他希望看到上海律师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这是一位老师最大的心愿。
据了解,所内重大分歧皆由苏教授裁决。为了保证公正,苏教授只担任主任,不办理具体业务。而苏教授则用学者的严谨来要求所内律师,要让融孚的服务标准超越行业标准,所有服务产品,都要深深烙上融孚的印记,那就是专业和优质。
事实上,能在苏教授指导下工作,对很多律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融者,合也。孚者,信也。融孚律师事务所以此得名,饱含深意。
创新管理 公司运作打造品牌
上海从来不缺名律师,一些以名律师名字命名的律所也发展得很好,但个人很难进行企业的品牌建设。
融孚律师事务所的几名高级合伙人都认识到这一问题,建所之初就明确了“去名律师建名所”的宗旨。在融孚人看来,只有抱着建名所的目标,进行事务所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特别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是质量体系建立才能打响律所品牌,发展事业。
这种制度就是公司化的管理。只有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合理分配,才可以使一个律所具备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和勃勃生机。
据介绍,公司化管理体制对年轻律师特别有帮助。上海律师界中有一部分律师其实都是“个体户”,挂靠在律所名下,业务都是自己跑,与律所之间关系不密切,根本谈不上律所品牌建设。因此,一些年轻刚入行的律师起步特别艰难,因为没有案源,收入捉襟见肘。
对一些年轻律师来讲,在一家科学管理的大所里成长,在事业的起步阶段,不需要考虑建立品牌的问题,只需要专心踏实地做好业务,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可以向前辈学习很多东西,迅速成长,避免走弯路。这种公司化的管理方式对上海的律所来讲是一次挑战,但对整个行业来讲,是取得良性发展的重要契机之一。
融孚所非常注重员工管理思想的统一。这次融孚所在招聘新员工时,试题中设置的多是管理学方面的考题,如问到哈佛的管理理论时,居然有不少年轻律师都答得出,这让融孚所众合伙人倍感欣慰。因为只有理解了现代管理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理解融孚所的管理内涵。这也让律师和做管理的客户沟通时更轻松自如。这也是融孚所区别于其他律所的核心所在,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创造更大的价值。
取长补短 成功合并大有可为
在律师界,两家律所谈合并的例子并不少,但4家律所和1个团队同时合并,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融孚所合并前的几家律所的业务专长存在互补,既发挥特长又弥补短板,这是合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
比如:合并团队中的上海清华律师事务所于1992年成立,主要以房地产和争议解决为主要法律业务;上海东欣律师事务所于1994年成立,一直专注于开拓和发展外商投资和公司业务,其中,在税务法律服务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上海市华利律师事务所和上海国联律师事务所,均主要从事海商海事、国际贸易、海上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吕琰律师团队,主要专注于证券及投融资领域的法律服务。
随着世博会的召开,越来越多的大公司计划到上海投资,这对很多中小型的律师事务所来说,合并成大所后将面临一片可以发掘潜力的蓝海,在这里大有可为。
上海市司法局和浦东新区司法局,作为融孚律师事务所的主管领导,大力支持事务所的合并重组工作。浦东新区司法局批示,融孚律师事务所“合并重组方案有利于提升律师事务所综合实力,符合浦东律师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且合并重组后的主要业务方向契合上海市 ‘两个中心’建设的发展需求”。